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召开"数智规自"第三次研讨会,展示地质灾害监测、地下水资源管理、浅层地热能开发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成果。其中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36台设备,为城市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会议明确了下一步将深化"战区+场景"工作模式,推动数据共享与技术创新。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领域正加速推进数智化转型,通过系列创新应用场景建设,为城市规划管理注入智慧动能。在召开的研讨会议上,多项智能化成果集中亮相,展现出规自系统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坚实步伐。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实现"空-天-地"一体化智能预警
北京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网和决策指挥系统采用物联网技术构建,监测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36台设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该系统建立了从雨前研判到雨后复盘的全流程管理场景,特别是在海河"25·7"区域性大洪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智能化监测模式不仅提高了预警时效性,更通过数据分析为防灾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体现了现代科技在城市安全管理中的关键价值。
地下资源开发利用迈向精准化智能化新时代
首都功能核心区地下水应用场景实现了地下风险的可视化预警,为政务区安全提供了科学保障。浅层地热能开发则通过数据驱动实现了从经验判断到智能调控的转变,为北京实现"双碳"目标开辟了新路径。矿山资源系统实现了三维可视化场景下的秒级查询,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这些创新应用充分证明,数字化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传统资源管理方式,推动行业向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通过"战区+场景"的工作模式,持续推进数据整合与技术创新。未来将进一步加强数据治理和应用共享,深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融合应用,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智慧支撑。数智规自建设不仅提升了管理效能,更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 AI整理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