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先导:11月6日接受机构调研,中信建投、国泰基金参与

理财派对 2025-11-10 阅读:66558

具体内容如下:
问:万亿级别的库的量级会对分子多样性带来什么样的边际优势?库的大小是衡量DEL技术的核心指标吗?
答:成都先导的超1.2万亿小分子化合物库指的是有一定成药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库。但可成药分子的数量则是一个极其浩瀚的,千亿级的分子在其中也是沧海一粟。我们在有限的资源中选择什么样的分子,要能够穷尽是不太可能的,尤其是在还特别受限于有机化学的科学知识瓶颈的当下。因此,公司的小分子化合物库的规模也会不断提升,其内容也会不断迭代,未来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
单纯的数量并不能说明问题,分子的多样性、新颖性、成药性,筛选方法的有效性等因素都很重要,关键在于如何为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提供更多的可成药新分子实体。
公司DEL库小分子数量已突破1.2万亿,是全球目前已知的化合物最多、规模最大的实体小分子化合物库。公司通过系统化的库分子设计,增加合成分子骨架的种类超过6,000种,基本涵盖了所有当前已获批上市的小分子药物的核心骨架,以及临床在研小分子项目的大多数优势骨架,合成砌块接近40,000种;以及公司不断开发新的适用于DEL库的化学合成反应和途径,截至目前,已经升级到170余种化学反应类型,覆盖了绝大部分药物化学合成的常见化学反应。除自身建库应用以外,成都先导在过去几年中发表了近40篇DEL领域的原创科学论文(其中,DEL合成化学反应类的原创科学论文近20篇),推动DEL技术创新与发展。其中和辉瑞、默沙东(Merck & Co)、强生等合作伙伴共同发表DEL合成化学反应的原创科学论文,加强了和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
DN编码化合物库的设计与合成的先进性还在于DEL库的整体质量,即一方面注重分子多样性、新颖性和成药性,另一方面注重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合成质量。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合成质量主要体现在化学反应的设计与控制、生物连接反应的效率以及严格的过程控制以保证DN序列与化学结构的对应关系等,公司建立了标准化、规模化的DN编码化合物库设计、合成与表征纯化技术,使成都先导DN编码化合物库分子的多样性、类药性和合成质量得到了保证并不断提升。在此之外,成都先导对DN编码化合物库技术在基于结构片段的药物发现和基于已知活性化合物结构的修饰的应用进行了尝试,旨在利用DN编码在规模、通量上的优势,提升这两种传统最常用的药物发现方式的效率。
除多样性的化合物库的构建外,公司积极开发聚焦化合物库,以高效、快速地根据合作伙伴的具体领域或项目要求进行化合物分子在活性、选择性、成药性等方面的优化。针对特定靶点,化合物的起点可以来自DN编码化合物库的筛选,可以来自合作伙伴提供的具体化合物信息、公开报道的文献化合物、临床化合物或上市化合物,也可以来自于分子片段。公司从已知化合物出发,进行聚焦化合物库的设计与合成,从而将聚焦化合物库再次与靶点进行筛选,最终发现符合项目需求的、结构新颖的、活性(或选择性、成药性)更好的化合物,相较于传统的药物化学优化而言,筛选速度更快、化合物多样性更高、成本更低。

问:在哪些业务上可以不接受单个靶点筛选之后排他的限制?
答:这是一个通用原则。靶点若有多个亚型,且功能迥异,那么排他可以仅针对某一个亚型;某些靶点并不是针对特定疾病,如E3ligase这种通用机制也不会排他;如果同一个靶点使用不同手段(小分子、PROTC或小核酸)也不会排他。

问:如何看待先导未来3到5年的发展,包括资源投入、研发管线收获及各块业务增长驱动?
答:未来3到5年公司将从多方面推动发展
1、维持核心业务稳定增长,包括DEL业务应用方式多样化继续扩充公司DEL库小分子数量的同时,进一步扩展DEL库的分子类型,使得DEL库中分子结构更加多样化、更具新颖性,比如公司目前正在扩展建设的多肽库,其应用场景广泛,可作为治疗分子、小核酸递送体系、核素药物递送体系及抗体替代物等,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排他性DEL库筛选业务进一步拓展DEL技术可适用的靶点和其他筛选条件范围等。并且,积极探索挖掘公司过去10余年积累起来的相对独特而且规模较大的DEL筛选和修改数据,结合人工智能I技术开发下一代探索化合物空间的方法,加快更高质量新药分子的发现及优化。
2、针对FBDD/SBDD技术,加快与DEL技术的融合与协同①通过DEL技术突破FBDD技术中效率的限制,将FBDD技术可用于药物发现的分子模块数筛选增加至数万级;②衔接SBDD技术与DEL技术,将DEL技术筛选发现的苗头化合物(Hits)更快速可靠地进行优化至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s)。
3、核酸业务通过服务和自有项目补充服务内容早期核酸合成、优化生物学评价项目将转化为下游CMC及生产性项目,推动持续增长。后续结合公司计算科学团队着重在小核酸序列设计和递送系统方面布局,希望通过高质量的核酸序列设计、递送系统开发加速小核酸药物的早期研发进程等其他相关核心技术的开发,进一步完善实现公司在该领域的技术与业务布局。
4、蛋白降解领域聚焦分子胶,成都先导已经具有靶向降解药物的完整研发能力,围绕利用新颖E3连接酶配体分子布局差异化的蛋白降解项目,同时通过I平台完善创新药的发现、优化转化及商业转化。
5、公司将继续积极推进DEL+I在新药发现与优化方面的项目研发及能力建设,进一步拓展筛选分子的化学空间,丰富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途径,旨在通过建设迭代式的DMT循环模式以加速临床前候选药物发现及优化过程。
6、公司将谨慎优化更新管线,整合资源产生联合型应用,推进中长期项目及合作。长远来看,希望更多的自研管线逐步进入临床后期或商业化阶段,通过对外转让、合作开发或自主推进,实现可持续的分成收入。

问:参股公司先衍生物的小核酸管线及整体进展情况如何?
答:先衍生物作为公司重要参股子公司,其主要管线进展如下一是高血压降压药已启动二期临床。二是预计在年底提交代谢类靶点的管线的IND。其次,先衍生物在临床前布局了心血管、代谢、炎症、疼痛等多个领域项目,会在现金流平衡的角度审慎推进其他各个项目。

问:公司在研自主研发管线项目临床进度推进预期?
答:自研管线项目里,HG146实体瘤(CC)临床II期推进顺利,目前入组病人按照计划进行,从各中心反馈来看,研究者积极,患者入组意愿强烈。原计划12个月完成40例病人的临床试验,现在入组已经提前完成了,希望在年底前IIa的数据给大家公布。同时,公司其他自研管线亦稳步推进。
公司一直坚持研发服务与自研新药项目并行,注重与客户项目的隔离审查,内部自研项目立项保持科学审慎地结合市场前景与技术趋势动态调整战略布局。

问:并购方面有何进一步规划?
答:公司将持续保持对国内外行业相关先进技术的密切关注,在条件成熟时投资或收购行业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型公司,通过资金、人才、资源的投入进行孵化、培育,以进一步充实公司的研发实力,丰富公司的业务链条,使公司技术水平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通过资源整合、市场拓展和风险对冲,实现公司战略短期与长期的更平衡发展。公司现在并购标的分为三类一是围绕现有业务(如蛋白降解、FBDD等),寻找能强化员工构成、能力和竞争力的标的;二是上下游延伸,包括下游CMC和制剂企业、上游生物模型及蛋白企业等,前面两类希望能对业绩起到直接强化作用;三是新技术探索阶段的潜力型标的,优先考虑亏损不大、能力突出的标的。
我们将继续秉持严谨、创新的原则,在全球化视野下积极寻求符合公司战略的发展机遇,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问:如何看待多肽领域的布局?
答:多肽领域发展前景广阔,其应用场景多元可作为治疗分子(如现有多肽药品),包括线性肽、环肽、修饰过的多肽等;还可作为递送载体(如递送核素、小核酸)及用于双功能抗体类似的新型应用。产业链布局需考量氨基酸(含非天然氨基酸)供应、多肽结构设计、高效合成及放量生产等,成都先导目前采取多元化策略,从基础砌块选择设计、库的构建策略(利用DEL经验技术)及筛选效率、应用场景验证等方面扩展市场
目前,成都先导已完成超过500亿的具有多样性的环肽DEL库的设计,以及超过1,500亿线性肽类分子库,为快速发现大环化合物和肽类化合物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成都先导在环肽DEL库的筛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筛选出与目标靶点匹配的环肽苗头化合物配体外,还完成了多个针对递送系统的环肽分子筛选。此外,公司持续深耕递送系统研发,系统梳理核酸及核素递送关键靶点,同步推进靶向递送的DEL库构建及多个靶点的筛选。

成都先导(688222)主营业务:聚焦小分子及核酸新药的发现与优化,依托DEL技术(包括DEL库的设计、合成和筛选及拓展应用)、基于分子片段和三维结构信息的药物设计(FBDD/SBDD)技术、寡聚核酸新药研发平台相关技术(STO)、靶向蛋白降解平台相关技术(TPD)四大核心技术平台及公司其他关键新药研发能力(药物化学、计算科学/AI、体外体内生物学评价、药物代谢学,分析化学,药学研究等),打造新药发现与优化的国际领先的研发体系。

成都先导2025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主营收入3.7亿元,同比上升23.98%;归母净利润9287.22万元,同比上升208.34%;扣非净利润9007.38万元,同比上升420.3%;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1.43亿元,同比上升37.89%;单季度归母净利润4283.02万元,同比上升114.98%;单季度扣非净利润3616.19万元,同比上升137.09%;负债率22.56%,投资收益197.64万元,财务费用-681.46万元,毛利率54.85%。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6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4家,增持评级2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27.2。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成都先导:11月6日接受机构调研,中信建投、国泰基金参与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6022.69万,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入3.3万,融券余额增加。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热门文章
  • 2025年1月北京房市数据大揭秘

    2025年1月北京房市数据大揭秘
    2025年1月,北京的新房和二手房网签量表现不同,新房签约103套,二手房签约101套。回顾过去几个月,北京的房屋交易数量有所变化,12月新房签约5322套,二手房21556套。而在11月和10月,新房和二手房的签约数量也有所不同。本文还提到北京的房价走势及各区域的房价情况,让购房者对市场变化有更清晰的认识。 2025年1月的北京房地产市场数据,显示出新房和二手房市场的不同表现,这种动态值得我们关注。作为中国首都,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一直受到全国的关注。过去几个月的签约...
  • 特斯拉 Optimus 人形机器人试生产线亮相,马斯克称年底数千台将入驻工厂

    特斯拉 Optimus 人形机器人试生产线亮相,马斯克称年底数千台将入驻工厂
    在特斯拉 2025 年第一季度更新报告中,公司首次向外界展示了 Optimus 人形机器人试生产线。特斯拉表示,Optimus 的生产时间表保持不变,公司正朝着尽快生产出能够完成有用工作的首批人形机器人的目标迈进。 据IT之家了解,特斯拉的 Optimus 试生产线位于弗里蒙特工厂,这里是特斯拉众多项目的起点。公司希望在年底前将 Optimus 机器人的部署范围扩大到旗下更多工厂。 在特斯拉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埃隆 马斯克分享了 Optimus 项目的最新进展:“...
  • 科创综指ETF南方(认购代码:589663)2月17日起正式开售

    科创综指ETF南方(认购代码:589663)2月17日起正式开售
      中国网财经2月7日讯 随着首批科创综指ETF正式获批,市场迎来科创板投资新工具。日前,南方基金发布公告,南方上证科创板综合ETF(简称:科创综指ETF南方;认购代码:589663)将于2月17日正式开售,有望为投资者布局"硬科技"赛道提供高效配置工具。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的提升,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的推出为科创板市场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投资工具,与现有的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 等规模指数形成互补,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投资科创板的方式,有...
  • 化工行业周报:丙烯酸等本周涨幅居前,赛轮ESG表现获肯定

    化工行业周报:丙烯酸等本周涨幅居前,赛轮ESG表现获肯定
    (以下内容从信达证券《化工行业周报:丙烯酸等本周涨幅居前,赛轮ESG表现获肯定》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期内容提要: 基础能源(煤油气)价格回顾:截止2025/01/02,WTI原油价格为71.72美元/桶,周环比上涨1.27%;布伦特原油价格为74.64美元/桶,周环比上涨1.10%。截止2025/01/03,动力煤价格为662元/吨,周环比上涨0.61%;LNG价格为4527元/吨,周环比下跌0.64%。 基础化工板块市场表现回顾:本周(2024/12/27-2025/01...
  • 《2024年度中国慈善信托发展报告》解析(上):蓬勃发展与现存挑战

    《2024年度中国慈善信托发展报告》解析(上):蓬勃发展与现存挑战
      中国网财经3月3日讯 日前,中国信托业协会慈善信托专业委员会与中国慈善联合会慈善信托委员会联合发布《2024年度中国慈善信托发展报告》(简称《报告》)。这一连续八年发布的年度报告,不仅是对慈善信托行业发展的阶段性总结,更是洞察其未来走向的重要窗口。在过去的2024年,慈善信托领域呈现出诸多新变化,既有着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策助力慈善信托发展态势良好   记者了解到,2024年9月新修订的《慈善法》正式实施后,为慈善信托的稳健发展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