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视野】杨德龙:本轮慢牛长牛行情形成背后有深刻逻辑

理财派对 2025-11-12 阅读:48571

杨德龙系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2025.11.10 周一

近期,大盘在突破4000点之后,出现了反复震荡调整的走势,多空分歧也比较大。部分投资者认为4000点可能是本轮行情的终点,也有不少观点认为4000点是新一轮行情的起点。相对而言,我更倾向于后一种看法。本次A股市场第三次站上4000点,与前两次相比,整体估值更低、杠杆率也更低,市场并未出现严重泡沫化的迹象。尽管部分科技股前期涨幅较大,积累较多获利盘,部分投资者选择获利了结,但这属于正常的市场调整行为。

今年以来,科技板块表现突出,“科技牛”行情持续演绎。此前许多科技股大幅上涨,当前的调整更多反映的是部分资金阶段性兑现收益,并不意味着行情终结。此外,近期美国“科技七姐妹”多次出现显著回调,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A股科技板块的表现。因此,科技股的短期调整不应被简单解读为趋势反转。

今年,市场对不同板块赋予了形象化的称谓:科技股被称为“小登股”,因其一枝独秀、遥遥领先;新能源、电力、有色、军工等板块则被称作“中登股”。值得注意的是,“中登股”在近期也多次展现出较好的表现,显示出市场风格可能正从“小登股”向“中登股”轮动。相比之下,白酒、中药等传统白马股被戏称为“老登股”,其全年表现相对低迷。华尔街有句名言:“市场总是正确的,错误的只是你的观点。”今年市场分化如此显著,从上市公司三季报中可窥见端倪。数据显示,盈利增长较快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科技创新领域;而传统行业普遍面临盈利下滑压力,部分企业降幅较大。例如,受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及现金流等因素影响,多家白酒企业的三季报业绩降幅超出市场预期。资本市场本质上是亿万投资者用真金白银投票的结果,具有较强的前瞻性。科技股的强势表现背后有基本面支撑,而传统板块的疲弱也反映了其基本面的现实挑战。正如古诗所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当前,部分传统行业确实面临增长乏力的问题,而新兴产业则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

十五五规划建议全文已正式公布,其中明确将科技创新作为未来五年政策支持的重点方向,包括具身智能、芯片半导体、算力算法、低空经济、深海装备等领域。这些方向在今年市场中已有明显体现,说明资本市场已在提前布局。尽管相关行业多数尚未实现大规模盈利或商业化落地,但其代表了经济转型的长期受益方向。

从全球视角看,本轮科技股行情源于第四次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在于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AI浪潮已席卷全球。近期,马斯克获得股东大会批准,有望获得高达1万亿美元的薪酬激励计划。但该计划附带极为严苛的业绩条件,包括在未来十年内将特斯拉市值提升至8.5万亿美元、交付100万台人形机器人、实现千万辆级汽车销量等。目前特斯拉市值约为1万亿美元,要达成目标需为股东创造数倍回报,这对传统投资逻辑构成挑战。

与此同时,在英伟达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创下历史纪录后,部分华尔街人士发出警示,认为当前AI科技股可能存在类似2001年科网泡沫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巴菲特在最新披露的三季报中继续减持美股,现金储备已高达3800多亿美元。历史上,其五次大幅减仓美股后的两年内,美股均出现显著回调。此次操作是否预示市场拐点,仍有待观察。关于美国AI泡沫是否会破裂,近期市场波动提供了一些线索。此前,某AI领域负责人提及政府或基金可能为AI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兜底”支持,引发市场对AI短期盈利前景的担忧,导致资本抛售、“科技七姐妹”集体下跌。虽然后续澄清“兜底”表述不够准确,但市场情绪已受影响。

客观来看,本轮美国科技股行情已持续十余年,是美股长期牛市的重要推手。尽管当前估值处于高位,但头部科技企业已逐步兑现业绩,市盈率水平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低于A股同类公司。不过,两者在业务规模、盈利能力和市场环境等方面仍存在显著差异。与2001年科网泡沫时期相比,当前科技企业普遍具备真实业务和应用场景,发展前景更为扎实。因此,即便美股科技板块出现调整,其下行空间可能相对有限。近期,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首席执行官在公开场合表示,美股可能出现10%至20%的回调。但此类幅度在A股和港股市场中属于正常波动范畴,尚不足以定义为趋势性反转。

展望2026年,A股和港股的牛市格局有望延续。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的趋势已经启动,这一过程通常具有持续性。随着市场赚钱效应显现,更多场外资金可能通过直接开户或购买基金等方式入市。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开股票账户已超过2500万户,反映出较强的参与意愿。

此前市场普遍认为A股处于牛市上半场,而站上4000点后或进入下半场。在此阶段,市场风格有可能从结构性行情逐步向更广泛的全面行情演进,更多行业板块或将迎来轮动机会。上周在北京参加民间股神林园的新书发布会期间,我与其进行了深度交流。其观点与上述判断较为一致,即明年市场可能出现更广泛的板块轮动。历史经验表明,一轮完整的牛市通常覆盖多数行业,且最终使大多数投资者获益,而非仅少数板块或群体获利。传统板块在明年或存在阶段性轮动机会,尽管其涨幅可能难以与科技股相比。科技股因估值弹性大、政策支持力度强,且多为中小市值,易于形成较强市场表现;而传统行业以大市值为主,上涨节奏相对较慢,但对指数的贡献更为显著。因此,明年市场指数的表现可能超出部分预期。

总体而言,当前A股和港股的牛市基础较为坚实。即便美股出现短期较大幅度调整,对A股和港股的影响更多体现在情绪层面,难以动摇其内在运行逻辑。此轮行情是在多年市场低迷后“人心思涨”的体现,叠加“东升西落”的宏观趋势、全球资本再配置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持续性。

目前,全球资本对中国股市的配置比例仍处于偏低水平。例如,MSCI中国指数中,中国股票的权重低于其在全球股市中的实际市值占比;部分国际主动型基金的配置比例更是显著不足,存在较大的增配空间。此外,中美贸易谈判取得阶段性成果,缓解了市场对关税战升级的担忧。我国在稀土等战略资源上的举措发挥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虽然年末市场通常交投清淡、波动收敛,但考虑到2026年潜在的政策红利、产业趋势和资金面改善,市场仍具备较多结构性机会。年底阶段,部分资金可能选择兑现收益,另一部分则开始布局来年,导致多空博弈加剧,市场呈现震荡整固特征。当前阶段更宜视为牛市进程中的中继整理,而非行情终结。投资者应保持信心与耐心,坚持价值投资理念,聚焦经济转型中真正受益的行业与优质公司,积极把握居民资产配置向资本市场迁移的历史性机遇。这一过程有望为中长期财富增长提供良好基础。

【首席视野】杨德龙:本轮慢牛长牛行情形成背后有深刻逻辑

热门文章
  • 2025年1月北京房市数据大揭秘

    2025年1月北京房市数据大揭秘
    2025年1月,北京的新房和二手房网签量表现不同,新房签约103套,二手房签约101套。回顾过去几个月,北京的房屋交易数量有所变化,12月新房签约5322套,二手房21556套。而在11月和10月,新房和二手房的签约数量也有所不同。本文还提到北京的房价走势及各区域的房价情况,让购房者对市场变化有更清晰的认识。 2025年1月的北京房地产市场数据,显示出新房和二手房市场的不同表现,这种动态值得我们关注。作为中国首都,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一直受到全国的关注。过去几个月的签约...
  • 特斯拉 Optimus 人形机器人试生产线亮相,马斯克称年底数千台将入驻工厂

    特斯拉 Optimus 人形机器人试生产线亮相,马斯克称年底数千台将入驻工厂
    在特斯拉 2025 年第一季度更新报告中,公司首次向外界展示了 Optimus 人形机器人试生产线。特斯拉表示,Optimus 的生产时间表保持不变,公司正朝着尽快生产出能够完成有用工作的首批人形机器人的目标迈进。 据IT之家了解,特斯拉的 Optimus 试生产线位于弗里蒙特工厂,这里是特斯拉众多项目的起点。公司希望在年底前将 Optimus 机器人的部署范围扩大到旗下更多工厂。 在特斯拉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埃隆 马斯克分享了 Optimus 项目的最新进展:“...
  • 科创综指ETF南方(认购代码:589663)2月17日起正式开售

    科创综指ETF南方(认购代码:589663)2月17日起正式开售
      中国网财经2月7日讯 随着首批科创综指ETF正式获批,市场迎来科创板投资新工具。日前,南方基金发布公告,南方上证科创板综合ETF(简称:科创综指ETF南方;认购代码:589663)将于2月17日正式开售,有望为投资者布局"硬科技"赛道提供高效配置工具。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的提升,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的推出为科创板市场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投资工具,与现有的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 等规模指数形成互补,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投资科创板的方式,有...
  • 化工行业周报:丙烯酸等本周涨幅居前,赛轮ESG表现获肯定

    化工行业周报:丙烯酸等本周涨幅居前,赛轮ESG表现获肯定
    (以下内容从信达证券《化工行业周报:丙烯酸等本周涨幅居前,赛轮ESG表现获肯定》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期内容提要: 基础能源(煤油气)价格回顾:截止2025/01/02,WTI原油价格为71.72美元/桶,周环比上涨1.27%;布伦特原油价格为74.64美元/桶,周环比上涨1.10%。截止2025/01/03,动力煤价格为662元/吨,周环比上涨0.61%;LNG价格为4527元/吨,周环比下跌0.64%。 基础化工板块市场表现回顾:本周(2024/12/27-2025/01...
  • 《2024年度中国慈善信托发展报告》解析(上):蓬勃发展与现存挑战

    《2024年度中国慈善信托发展报告》解析(上):蓬勃发展与现存挑战
      中国网财经3月3日讯 日前,中国信托业协会慈善信托专业委员会与中国慈善联合会慈善信托委员会联合发布《2024年度中国慈善信托发展报告》(简称《报告》)。这一连续八年发布的年度报告,不仅是对慈善信托行业发展的阶段性总结,更是洞察其未来走向的重要窗口。在过去的2024年,慈善信托领域呈现出诸多新变化,既有着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策助力慈善信托发展态势良好   记者了解到,2024年9月新修订的《慈善法》正式实施后,为慈善信托的稳健发展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