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随着“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逐步转变,人们开始寻求更多样化的养老模式来应对未来的生活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手段,商业保险公司开始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多层次的养老模式,从社区养老、城心养老到旅居养老、居家养老。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如何赋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以减轻人们对养老问题的担忧?
挑战之一:养老资金储备不足
有研究机构预计,到2030年,我国将进入老龄化高峰期。届时,老年人口比例将进一步上升,对养老保障的需求也将急剧增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负担逐渐加重,仅凭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商业养老保险应该成为重要的补充力量。
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但是三支柱发展并不均衡。据统计,截至2023年年底,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7亿人,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参加人数近7600万人,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开户数超过4900万户,但个人账户空转率约占七成。
与此同时,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代表的养老金替代率实际并不高。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董事长蔡希良曾表示,国际组织养老金替代率是55%,我国还没有达到这个指标。养老金替代率低导致老年群体的支付能力不足,难以形成有效需求。
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养老资金储备不足是当前老年人养老生活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商业保险在养老金储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一方面,商业保险产品可以提供相对稳定的投资回报,帮助消费者积累更多的养老金;另一方面,商业保险还可以提供额外的风险保障,如身故保障、健康保障等,为消费者老年生活进行全方位‘护航’。”该业内人士说。
挑战之二:服务供需不匹配
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问题同样严重。养老服务需求随老龄人口增加而日益增长,但养老服务供给却存在明显不足。
蔡希良认为,一方面养老服务的供给不充分、不平衡。比如养老设施供给错配,2023年北京市养老机构总体入住率只有38%,且2/3以上的养老机构在郊区,但有3/4的老年人口居住在城区;另一方面养老服务发展不充分。“90%以上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方式,但居家长期照护、助残、助医等需求较大的适老化供给严重短缺。此外,医养综合服务保障水平也有待提升,目前绝大部分养老机构‘只养老不医护’,但是医疗机构‘只治病不养老’,老年人难以同时获得生活照料和医疗养护。”蔡希良说。
具体到养老模式上看,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尽管这些模式在近年来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推广和支持,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困难。例如,居家养老服务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活动内容单一,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
“在现在发展阶段,标准化将成为整合服务的关键因素。此外,当前市场上的供应商水平参差不齐,所提供的服务也存在显著差异。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如何从这些供应商中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方全球人寿副总经理童伯宁在接受采访时说。
挑战之三:医疗保障需求迫切
老年人是医疗保障的重点人群,但医疗资源的紧张和医疗费用的高昂却给老年人带来了沉重负担。许多老年人在面临疾病时,因无法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而放弃治疗,导致健康状况恶化。此外,部分老年人因行动不便等原因,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