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新经纬
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消息,近日,国家卫健委等15个部门关于联合印发《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以下简称“《计划》”),其中指出,将符合条件的痴呆老年人按规定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保障范围,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减轻痴呆老年人家庭负担。
《计划》总体要求,到2030年,痴呆防控科学知识基本普及,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全面开展,老年期痴呆风险人群得到早期干预,规范化诊疗机制更加完善,照护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老年期痴呆预防、筛查、诊疗、康复、照护综合连续防控体系基本建立,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得到有效控制,老年期痴呆友好的社会环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计划》主要任务为:
(一)宣传老年期痴呆防控科普知识。将老年期痴呆防控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和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重点内容。利用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敬老月、老年健康宣传周等主题活动,借助多种传播方式,在全社会进行老年期痴呆的科普宣传教育,普及老年期痴呆防控知识,强化预防保健意识,树立尊重关爱痴呆老年人的社会风尚。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发布科普视频、举办专家讲座、在老年大学开设相关课程等多种形式,帮助老年人树立危险因素控制、定期筛查、及时就诊等疾病防控理念,养成有利于脑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开展老年期痴呆筛查与早期干预。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疾控机构等共同参与认知功能筛查与早期干预的工作机制、服务网络和队伍。开展认知功能筛查和早期干预专项培训。结合基本公共卫生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推进65岁及以上老年人认知功能初筛。鼓励具备服务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对初筛阳性人群进行进一步认知功能评估,并开展健康教育、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危险因素管理和认知训练等早期干预工作;对认知功能评估结果仍为异常的老年人,指导转诊至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支持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参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和早期干预服务。
(三)提升老年期痴呆规范化诊疗服务水平。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的双向转诊,构建老年期痴呆的“筛查-诊疗-康复-随访”全病程管理服务体系。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或专科医院提供老年期痴呆的规范化诊疗,与上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转诊、会诊的联动机制,指导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随访管理等工作。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设立记忆门诊,支持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或专科医院设立认知障碍诊疗专科。加强老年期痴呆药学服务指导,促进老年期痴呆患者安全用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医院―社区―居家老年期痴呆康复服务。相关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要充分发挥在临床研究、人才培养、技术转化和管理示范等方面的辐射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全国老年期痴呆诊疗整体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完善老年期痴呆相关诊疗规范,强化学科专业建设和相关人才培养培训,加强各级各类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应专业人员配置。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老年期痴呆治疗中的作用,推进中医医院脑病科、老年病科等相关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加强老年期痴呆相关中医专病门诊建设。
(四)增加痴呆老年人照护服务供给。建立居家、社区和机构相衔接的老年期痴呆照护服务模式,根据疾病不同阶段为痴呆老年人提供有针对性的照护服务。推动痴呆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提升痴呆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探索发展家庭养老床位,为痴呆老年人提供专业、规范的居家照护服务。支持城乡社区建设相关照护设施,向痴呆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认知训练、紧急救援等照护服务。加快建设养老服务机构中的痴呆老年人照护专区(单元),鼓励支持建设痴呆老年人专门照护机构。将符合条件的痴呆老年人按规定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保障范围,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减轻痴呆老年人家庭负担。加强职业教育痴呆照护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将老年期痴呆防控知识与照护技能纳入相关专业(职业)的培养内容,扩大招生规模,开展专业化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