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轴贯南北 古都文脉长

admin 2024-10-18 阅读:53475 评论:0

  “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轴贯南北 古都文脉长(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六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不断演进发展至今的北京中轴线,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杰出范例,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腾退整治、修缮利用、考古发掘、环境保护……走过12年申遗保护之路,如今的北京中轴线绽放新颜,一幅古今辉映的城市画卷正徐徐展开。

“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轴贯南北 古都文脉长

  ——编 者

  在北京中轴线北端,南北相望的鼓楼、钟楼,曾见证一座古老都城的变迁。从此处起,至永定门,一条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纵贯南北、连通古今,新的故事正在续写。

  跨越时空

  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

  “咚——咣咣——”上午10时整,阵阵鼓点响起,一场击鼓表演在鼓楼二楼开场。大厅中,1面主鼓与24面群鼓并立,鼓点不断变化,循环、回响。

  站在前排的北京师范大学大二学生薛楚、孙卓尔连声赞叹,他们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正在研究中轴线相关课题。“北京中轴线历经超过7个世纪的发展和完善。从鼓楼向南远望,我感受到古今交融的恢宏气势。”薛楚说。

  北京中轴线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建筑群。从钟鼓楼起一路向南,经万宁桥、景山,过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分列中轴线东西两侧。

  “‘北京中轴线’连接起宏伟、庄严的国家礼仪场所和繁华、热闹的市井街市,形成了前后起伏、左右均衡对称的景观韵律与壮美秩序,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典范之作。”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司长邓超说。

  “面朝后市”“左祖右社”,北京中轴线以独具匠心的选址,展现了《考工记》所载的理想都城规划范式;它的建筑与景观,集中表达了中国传统都城规划对于秩序的强调;它多元化的空间组织,为国家礼仪文化与传统城市管理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物质见证。

  “北京中轴线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经典手法,代表了东方建筑艺术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古代中国儒家礼仪制度的城市载体。”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山东大学教授姜波说。

  蓝天下,一串鸽哨声传来。出什刹海地铁站东南口,不远处,就是横跨玉河水道之上的万宁桥。

  历经700余年,如今的万宁桥依然承担着交通功能,这座古老的桥为元大都、明清与当代北京城中轴线的叠压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实证。

  “我想让更多人知道北京有一条中轴线,希望更多外国朋友来领略这条古老轴线的魅力和价值。”家住万宁桥边胡同里的市民张炜,说出了许多北京市民的心声。

  整体保护

  12年申遗保护之路

  天安门广场南端,正阳门静静矗立。沿箭楼正中一路向南,便是永定门。这条路曾是御道,如今,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车辆就在眼前,数百年光阴仿佛一瞬。

  箭楼南侧,前门大街北端,正阳桥遗址。这是正阳门前护城河上架设的一处桥梁遗址,正阳桥是内城九门外桥梁中规制最高、规模最大的。

  202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为明确正阳桥遗址保存状况、形制结构等,第一期考古发掘展开。“我们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最终锁定了25平方米的探方,发掘出土了镇水兽。”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张利芳说。

  “在第一期考古发掘的基础上,二期又发掘出位于镇水兽下的雁翅泊岸和东南区域桥体。接下来,我们将对正阳桥进行深入的价值研究阐释。”张利芳说。

  这是北京中轴线保护的一个缩影。北京中轴线申遗历经12年,在国家文物局统一安排指导下,实施了腾退整治、修缮利用、考古发掘、环境保护等措施,推动着古都的整体保护。

  申遗启动阶段、全面加速阶段、攻坚冲刺阶段……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文物局于2023年1月30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提交申报文本;2023年8月至2024年2月,顺利完成现场技术评估,编制提交两次补充材料和专业答辩;2024年5月30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形成评估报告,作出将北京中轴线直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最高评估结论,为申遗成功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12年的申遗保护之路,将气势恢宏、舒展壮美的北京中轴线呈现在世人面前。

  东西对称分布的天坛和先农坛,凸显着中国传统都城规划对礼仪的尊重和强调。

  天坛公园副园长刘勇介绍,“天坛有12560件(套)可移动文物、3562株古树,我们日日守护着这里的各类文物,同时向游客科普保护理念和手段,带动公众参与。”

  站在先农坛昔日的皇家耤田前,游客张腾很兴奋,“这里就是历史上的‘一亩三分地’。”2018年,“一亩三分地”腾退整治工作启动,并于2019年恢复历史风貌。

  “除了耤田以外,这两年腾退修缮出的神仓、庆成宫两座古建筑群,使先农坛区古建筑群得到真实、完整的展现,也让先农坛的文化价值传承有了持续性。未来3至5年,先农坛的开放面积将由现在的7公顷扩大到20公顷。”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长薛俭说。

  北京中轴线是城市之脊,也是文化之脊、发展之脊。保护北京中轴线,保护老城,也是在保护一个城市文化的象征。

  “北京中轴线的故事从元、明、清一直延亘至今,是5000年文化传承、延绵不绝的历史文脉。”邓超说。

  展现自信

  公众参与全民共享

  北京中轴线申遗,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增加一处世界遗产,更是一次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行动,极大提升了城市文化内涵,充分展现了文化自信。

  公众参与是评价遗产保护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北京在中轴线申遗保护过程中对此格外重视。2022年10月,《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颁布实施,这是北京市首部为保护特定文化遗产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条例》专设“传承利用和公众参与”一章,明确了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

  此后,北京创新推出全国首个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公众参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支持引导机制(试行)》以及《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监督员管理办法(试行)》《北京中轴线志愿者服务管理规定》,旨在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形成合力。

  越来越多人加入保护北京中轴线的队伍。建立北京中轴线保护专家咨询制度,聘请来自文化遗产、古建筑、考古、法律、传媒、文化旅游、数字科技等七大领域的200余名专家组成“北京中轴线专家智库”;首批30人被聘为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监督员,分别守护北京中轴线北段、中段、南段片区。

  借助“数字打更人”项目,志愿者们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文化遗产监测。截至目前,“云上中轴”小程序累计访问用户数超450万人次,线上注册用户80万人次,累计培训认证“数字打更人”志愿者近1.7万人,产生有效遗产巡检图片7万多张。北京十二中附属实验小学四年级二班的史傲冉说:“作为一名‘数字打更人’,我为中轴线灿烂的历史和文化而骄傲,希望大家都来爱护文物古迹。”

  在人们的精心守护下,古老的北京中轴线绽放出夺目光彩。北京中轴线南段御道景观贯通,完成太庙、社稷坛、天坛、景山等重要遗产点位的腾退,北海医院和天意商城建筑降层,地安门外大街沿街立面按照“后市”的理念予以保护修缮……北京中轴线景观视廊更加清晰,壮美秩序愈加凸显。

  城市之脊正在重振,市民生活也得到改善。北京开展钟鼓楼周边综合整治,推进雨儿胡同、崇雍大街、鼓楼西大街、平安大街等重点片区更新改造,3213条背街小巷开展精细化整治提升。通过腾退整治,北京将中轴线申遗保护与街区有机更新、改善人居环境结合起来,老胡同大杂院里的居民过上现代生活。

  北京中轴线规模巨大、要素丰富、内涵复杂,如何向公众更好地阐述其蕴含的历史与文化信息?

  北京中轴线申遗过程中,布设了专门阐释遗产突出价值的主题展览,在15个遗产构成要素现场设置了统一规范的标识系统和小型展览。

  与此同时,北京中轴线恢宏盛景在数字世界再现。为高精度重现真实场景,技术团队已先后完成了先农坛、钟鼓楼和万宁桥等遗产点的高清照扫,手工制作以及照扫处理三维数据资产制作量超过15TB。

  公众和社会力量积极主动参与,汇聚成中轴线保护传承的坚实力量。自2021年起,北京市文物局已举办4届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吸引41万人次参加,辐射人群超过2亿人次,报名作品累计近20万件。

  “我们将总结成功做法,借鉴国际经验,健全长效机制,持续深入推进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工作。”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褚建好表示。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说,中国将在遗产保护、管理、展示,以及社区参与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世界文化遗产事业继续提供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人民日报 记者 王珏 施芳 何思琦)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9日 08 版)

【编辑:李润泽】
热门文章
  • 2025年1月北京房市数据大揭秘

    2025年1月北京房市数据大揭秘
    2025年1月,北京的新房和二手房网签量表现不同,新房签约103套,二手房签约101套。回顾过去几个月,北京的房屋交易数量有所变化,12月新房签约5322套,二手房21556套。而在11月和10月,新房和二手房的签约数量也有所不同。本文还提到北京的房价走势及各区域的房价情况,让购房者对市场变化有更清晰的认识。 2025年1月的北京房地产市场数据,显示出新房和二手房市场的不同表现,这种动态值得我们关注。作为中国首都,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一直受到全国的关注。过去几个月的签约...
  • 化工行业周报:丙烯酸等本周涨幅居前,赛轮ESG表现获肯定

    化工行业周报:丙烯酸等本周涨幅居前,赛轮ESG表现获肯定
    (以下内容从信达证券《化工行业周报:丙烯酸等本周涨幅居前,赛轮ESG表现获肯定》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期内容提要: 基础能源(煤油气)价格回顾:截止2025/01/02,WTI原油价格为71.72美元/桶,周环比上涨1.27%;布伦特原油价格为74.64美元/桶,周环比上涨1.10%。截止2025/01/03,动力煤价格为662元/吨,周环比上涨0.61%;LNG价格为4527元/吨,周环比下跌0.64%。 基础化工板块市场表现回顾:本周(2024/12/27-2025/01...
  • 科创综指ETF南方(认购代码:589663)2月17日起正式开售

    科创综指ETF南方(认购代码:589663)2月17日起正式开售
      中国网财经2月7日讯 随着首批科创综指ETF正式获批,市场迎来科创板投资新工具。日前,南方基金发布公告,南方上证科创板综合ETF(简称:科创综指ETF南方;认购代码:589663)将于2月17日正式开售,有望为投资者布局"硬科技"赛道提供高效配置工具。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的提升,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的推出为科创板市场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投资工具,与现有的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 等规模指数形成互补,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投资科创板的方式,有...
  • 《2024年度中国慈善信托发展报告》解析(上):蓬勃发展与现存挑战

    《2024年度中国慈善信托发展报告》解析(上):蓬勃发展与现存挑战
      中国网财经3月3日讯 日前,中国信托业协会慈善信托专业委员会与中国慈善联合会慈善信托委员会联合发布《2024年度中国慈善信托发展报告》(简称《报告》)。这一连续八年发布的年度报告,不仅是对慈善信托行业发展的阶段性总结,更是洞察其未来走向的重要窗口。在过去的2024年,慈善信托领域呈现出诸多新变化,既有着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策助力慈善信托发展态势良好   记者了解到,2024年9月新修订的《慈善法》正式实施后,为慈善信托的稳健发展筑...
  • 港股异动 | 半导体股多数走高 上海复旦(01385)涨超6% 中芯国际(00981)涨近5%

    港股异动 | 半导体股多数走高 上海复旦(01385)涨超6% 中芯国际(00981)涨近5%
    智通财经APP获悉,半导体股多数走高,截至发稿,上海复旦(01385)涨6.5%,报22.95港元;晶门半导体(02878)涨5%,报0.63港元;中芯国际(00981)涨4.8%,报56.8港元。 消息面上,据财联社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草拟更严格的半导体限制措施,并向关键盟友施压,要求他们升级对中国芯片产业的限制。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美方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泛安全化、工具化,这种行径阻碍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最终将反噬自身,损人害己。天风证券此前指出,半导体自主可控需...